代表城市: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zhèn)江、湖州、杭州、紹興、嘉興、上海、寧波、揚州、南通、蕪湖、宣城、黃山、馬鞍山、池州、銅陵、安慶、九江、上饒、景德鎮(zhèn)等。
江南: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江西東北部等長江中下游以南
55,我大金華游離江南之外
地理上的江南是指長江三角洲,包括揚州、鎮(zhèn)江、南京、無錫、丹陽、上海、蘇州、杭州、湖州、紹興等這一大塊地方。文化上的江南則范圍還要廣一些,包話安徽南部、蘇南、浙北等地
何處是江南
“江南”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已問世,但其現(xiàn)代意義起源于唐朝。
唐太宗將天下分為十個道,其中就有江南道。唐玄宗又將江南道細分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其中江南東道包括今閩、浙及蘇南、皖南。此后,隧道的江南的中心逐漸穩(wěn)定在今蘇南、浙北一帶,直至今天從“江東”、“江左”到“江南”
在古往今來如恒河沙數(shù)般的各式地名中,最為奇妙的應該數(shù)“江南”了。
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已問世。但到隋代為止,它所指的地域范圍與后來大相徑庭,那時它主要指長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帶。
“江南”的現(xiàn)代意義起源于唐朝。這個地方起先是被叫作“江東”的。霸王別姬的故事中,英武多情的楚霸王項羽被流氓天子劉邦擊敗,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寧愿選擇自刎也不愿意逃回老家,那個“江東”指的實在就是后代的“江南”。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中國傳統(tǒng)中有以左代東、右代西的習慣,這一地名又被雅稱為“江左”,在公私文書及各類著作、文學作品中使用十分頻繁。
從“江東”、“江左”而變?yōu)椤敖稀?,起源于唐代的貞觀十道。唐初政區(qū)實行州縣二級制,由于州的數(shù)目太多,達300多個,中心政府治理起來很麻煩———據(jù)說唐太宗苦于記各州主座們的名字記不住,只好將它們寫在屏風上。
于是,他在即位之初的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便將天下分為十個監(jiān)察區(qū),稱“道”。其中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至今貴州、東至海的一大片地區(qū)。由于這一次區(qū)劃的數(shù)目實在太少,南方各區(qū)大多過于廣袤,到了風騷天子唐玄宗的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將道的數(shù)目增加到15個。
江南道從西到東依次被分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其中江南東道包括今閩、浙及蘇南、皖南地區(qū)。
唐朝的“地域歧視”
唐朝人對于各區(qū)域的觀念是非常有意思的。當時的人非??浯蟮赜虿町?,動不動就把南北掛在嘴邊,可是被舉出來進行對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如“江南花柳從君詠,塞北煙塵我獨知”(王智興)之類。
“塞北”我們知道那是從遼水之東一直綿延到賀蘭山、六盤山以西的一個漫長而遼闊的地帶,那里總是令人想起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如嚴冷、風沙、荒漠,以及殘酷的人文環(huán)境如戰(zhàn)爭、白骨。而江南呢,從空間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來是由于它處于環(huán)境質(zhì)量的另一個極端,此地從南朝以來便是有名的“佳麗地”。
這種對比方式讓我們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區(qū)之間大致是一個平行的關系,沒有哪一個區(qū)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現(xiàn)。當時較為突出的地域成見是“山東”(太行山以東)與關中的對立,兩個地方的人經(jīng)常相互取笑、斗氣。史載唐太宗曾在宴席上談起山東人如何如何、關中人又如何如何,言辭間頗有“同異”,有個大臣叫張行成的立即跪奏說:“臣聞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以東西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過來。
而在南方,各區(qū)域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落差關系。嶺南自不用說,由于地多瘴癘,當時中原人覺得往那里頂多只能撿回來半條命。西南的巴蜀之地,也由于僻處西南一隅,有“蜀道難”之稱,給人的印象也不太好。杜甫有聯(lián)著名的詩:“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由此可見一斑。
揚州算不算“江南”
真正能夠讓人想起南方的好來的是“江淮”。但是,這個地名包含著這層涵義已經(jīng)是到了唐后期,今湖南、福建等地已經(jīng)沒份。過往不少人想當然以為“江淮”指的是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那塊地域,實在不是,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兩個地域之和的簡稱。
“淮南”才是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那個地域。
“淮南”是好地方,當時留下來一個著名的口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上Щ茨系暮玫胤絻H此一處而已,四周的地區(qū)還是不行?!敖稀痹谏衔奶岬介_元時(733年)已有“江南西”、“江南東”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經(jīng)簡稱為“江西”,照此邏輯,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江南東”該簡稱為“江東”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它的上風地位由此可想而知。
唐后期的“江南”有廣狹兩層含義,廣義地說,它指貞觀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亂以后道(方鎮(zhèn))的數(shù)目增加到幾十個,并且轉(zhuǎn)化為事實上的高層政區(qū),此時仍常用貞觀十道作為一種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唐后期定期編輯的一種類似于現(xiàn)在行政區(qū)劃圖冊、并附有具體文字說明及統(tǒng)計資料的文獻便叫《十道錄》或《十道圖》。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狹義,即唐中葉的“江南東道”,此時它已分屬宣歙、浙東、浙西三個觀察使管轄。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對于兩浙處于邊沿,張九齡曾有“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之句可以為證。而浙東(今浙東、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兩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吳和越的區(qū)別,在當時人心目中,吳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固然江南的邊沿時伸時縮,例如有時人們把地處江北的揚州也視作江南的一部分,但隧道的江南一直穩(wěn)定地以今蘇南、浙北為中心。
。
一般來說是指長江以南地區(qū)如江蘇蘇南,浙江北部及今天的上海地區(qū)。古往今來對于江南的界定一直都是有變化的。“江南”一詞在秦漢時期就已經(jīng)被使用了。其現(xiàn)代意義起源于唐朝。唐太宗將天下分為十這個地方起先是被叫作“江東”的。霸王別姬的故事中,英武多情的楚霸王項羽被流氓天子劉邦擊敗,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寧愿選擇自刎也不愿意逃回老家,那個“江東”指的實在就是后代的“江南”。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中國傳統(tǒng)中有以左代東、右代西的習慣,這一地名又被雅稱為“江左”。唐后期的“江南”有廣狹兩層含義,廣義地說,它指貞觀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亂以后道(方鎮(zhèn))的數(shù)目增加到幾十個,并且轉(zhuǎn)化為事實上的高層政區(qū),此時仍常用貞觀十道作為一種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唐后期定期編輯的一種類似于現(xiàn)在行政區(qū)劃圖冊、并附有具體文字說明及統(tǒng)計資料的文獻便叫《十道錄》或《十道圖》。還有一種則是遷客騷人詩句中的江南。一般都是指揚州、南京等美人輩出,令才子記掛的地方。著名的有清代天子乾隆三下江南,指的就是這層意義上的江南。今天我們一般的經(jīng)濟意義上的江南包括了江浙滬及周邊的一些經(jīng)濟上比較有上風的地域,它已經(jīng)有別于歷史上對江南的界定了??偟膩碚f是以長江為中軸線加以延伸的區(qū)域。
之前叫南直隸,成立了兩百多年,清代改成江南省,一個地方不同名字而已,不能由于改朝換代改了個名字就以為這個?。ǖ胤剑┲挥惺畮啄隁v史吧?
有人說那為啥非要說江南省,說南直隸也可以啊,那你問問現(xiàn)在90后,有幾個人知道黃山市以前叫徽州?(地方可能不完全一樣)大家一談就是黃山市啊....這改名的時間也沒多久吧?
這例子特別多吧,現(xiàn)在通訊這么發(fā)達人都這么忘記,古人十幾年一過沒人記得南直隸這個名字了吧?
后來一分家,江南省變成歷史....結(jié)論就是江南省不是成立了十幾年,是一個成立二百年的省改名叫江南省十幾年后分家了!
就比如說一個牛人叫張三活了60歲后改名叫李四,65歲后過世了,你問別人為啥李四就活了五歲,還那么牛?還經(jīng)常有人談起他?
377年
江南省,原為明朝直屬應天府南京的南直隸,清朝進關后,于清順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設江南承公布政使司,即廢除南京為國都的地位,巡撫衙門設于江寧府(今江蘇省南京市),清康熙初年,改承公布政使司為行省,江南承公布政使司即改為江南省。
廣義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一市長江以南地區(qū)。如今的江南具體指: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長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區(qū)。江南,是指地理區(qū)域,顧名思義,意為長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時期,江南屬漢地九州,被中原稱為"吳越"。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鄉(xiāng)、繁榮發(fā)達等著稱?!敖稀币恢笔莻€不中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狹義的地理江南多指長江以南太湖流域四周的南京、鎮(zhèn)江、常州、無錫、蘇州、杭州、湖州、嘉興、紹興、寧波、上海等地。廣義江南范圍還包括江蘇南通(通州)、揚州、泰州;浙江金華、麗水、船山、臺州、衢州、溫州;安徽南部黃山、蕪湖、宣城、馬鞍山、池州、銅陵;江西東北部婺源等。擴展資料江南地貌
江南地區(qū)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丘陵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qū)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江南地區(qū)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中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鄱陽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江浙兩省的太湖。在長期的開發(fā)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歷來就享有“水鄉(xiāng)澤國”的美譽。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江南(地理區(qū)域概念)
就地域上講,江南無疑是晚世以來中國經(jīng)濟最為繁榮的地區(qū)。但是,關于江南一詞的定義及其運用,自古及今,就從未同一過。
一歷史上江南的地域范圍
在歷史上,江南一直是個不中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
作為一個典型的歷史地理概念,“江南”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是變化多樣的。它往往是一個與“江北”、“中原”、“塞北”等區(qū)域概念相并立的詞語,而且模糊不清。從歷史上看,江南既是一個自然地理區(qū)域,也是一個社會政治區(qū)域。當然,民間所稱的江南與行政區(qū)劃意義上的江南,差別就更大了。
在秦漢時期,“江南”主要指的是今長江中游以南的地區(qū),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部?!妒酚洝で乇炯o》中說:“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黔中郡在今天湖南西部,于此可見當時“江南”的范圍之大;而據(jù)《史記·五帝本紀》所云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可知其南界則一直達到南嶺一線。由于江南涵指了湖南、北之地,所以王莽時曾改夷道縣(今湖北宜都縣)為江南縣。在漢代人的概念中,江南地域已經(jīng)十分寬廣,包括了豫章郡、丹陽郡及會稽郡北部,相當于今天的江西、安徽及江蘇南部地區(qū)。以會稽郡北部為“江南”的概念由此產(chǎn)生。當然,在兩漢時期,洞庭湖南北地區(qū)應是江南的主體,而這一地區(qū)又屬荊州的范圍,所以東漢人常以荊州的大部分地區(qū),包括北距長江很遠的襄陽,概指“江南”?!逗鬂h書·劉表傳》載“時江南宗賊大盛……唯江夏賊張莊、陳坐擁兵據(jù)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敝械摹敖稀?,說的就是這一地區(qū)。據(jù)《水經(jīng)注》卷三五“江水又東逕公安縣北”條所載:“劉備之奔江陵,使筑而鎮(zhèn)之?!蓬A克定江南,置華收留置之,謂之江安縣南郡治矣?!边@里的“江南”當指處長江中下游的東吳政權。又,《魏書》卷三五《崔浩傳》云:“今國家亦未能一舉而江南,宜遣人吊祭,……若此,則化被荊揚。”這里的“江南”似與“荊揚”等義。至隋代,“江南”也被用于《禹貢》中“揚州”的同義詞,但實際上“江南”還有江漢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
因此,《史記·貨殖列傳》中關于“江南豫章、長沙”與“江南卑濕、丈夫早夭”的描述,在清代人看來,都屬湖廣江西地區(qū);而《項羽本紀》云“江東雖小,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中的“江東”,事實上就是清人心目中的“江南”。
較為明確的江南概念應當是從唐代開始的。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十道,江南道的范圍完全處于長江以南,自湖南西部以東直至海濱,是秦漢以來最為名副實在的江南地區(qū)。顯然,這個江南道的范圍實在太過寬廣,在開元二十一年(733),中心政府即將江南道細分為東、西兩道和黔中道三個部分。唐代對于“江南”一語的用法,經(jīng)常超出長江以南的范圍。韓愈所謂“賦出江南而江南居十之八九”的“江南”,實在是指江淮以南、南嶺以北的整個東南地區(qū)。江南東道(簡稱江東道),包括了浙江、福建二省以及江蘇、安徽二省的南部地區(qū)。唐代中期,中心政府又將江南東道細分為浙西、浙東、宣歙、福建四個觀察使轄區(qū)。其中的浙西地區(qū)完全吻合了以后人們對于江南的印象,包括蘇州(含明清時的松江、嘉興二府地區(qū))、湖州、常州的全部及潤州、杭州的各一部分。所以明清時江南的核心地區(qū),在唐代還是用江東來表示的。當然,江南最正確的含義是指長江以南地區(qū)。該地區(qū)的繁盛富庶,在唐代就已出現(xiàn)了。北宋政府為了財政治理的方便,曾設置了轉(zhuǎn)運使“路”。至道三年(997),天下就被分為十五路。唐代的江南東道在此時派分為兩浙路、福建路、江南東路。這里的江南東路,已與后代所云的江南地區(qū)基本無涉;兩浙路則包收留了以后江南的核心地域,相當于今天鎮(zhèn)江以東的江蘇南部及浙江全境。
從元代開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詞還有被用于行政區(qū)劃的。如清代所謂的“江南”,主要指的是今天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兩省地區(qū)。但經(jīng)濟意義上的“江南”越來越明確地轉(zhuǎn)指傳統(tǒng)的浙西、吳或三吳地區(qū)。明代已經(jīng)將蘇、松、常、嘉、湖五府列進了“江南”經(jīng)常性的表述對象,由于這些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已在全國獲得了唯一無二的地位,且備受國家依重。嘉靖年間的嘉興府海鹽縣人鄭曉,就是以這些地區(qū)來論述江南的。所以后來有人就建議在最為富庶的蘇南浙西地區(qū)設立專門的行政區(qū),并置督撫專治,稱作“江南腹心”。在明清筆記小說中的江南,一般就是指這一地區(qū)。有的甚至明確地表示杭、嘉、湖、蘇、松、常、鎮(zhèn)七府就是所謂的“江南”。
當然,明清人對“江南”一詞的運用還是相當隨便的。在他們的意識中,只要與這些地方有關聯(lián)的,就可指為“江南”,絲盡不會留意有什么界域存在。
二中外學者關于江南的定義
有關江南地區(qū)的研究,現(xiàn)有的成果十分宏富。洪煥椿先生曾對歷史上通稱的“江南”作了一個總結(jié)性評價,以為“江南”主要是指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即明清時代的蘇、松、常、鎮(zhèn)、杭、嘉、湖七府所屬的,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三角地帶。然而直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于江南的界定一直存在歧異。
從傅衣凌等學界前輩研究江南開始,一大批關于江南的論著從經(jīng)濟、文化、政治、社會、環(huán)境甚至地質(zhì)構造等方面展開了具體的討論。如傅衣凌的《明清時代商人及貿(mào)易資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明清農(nóng)村社會經(jīng)濟》(三聯(lián)出版社(北京)1961年版)、《明代江南市民經(jīng)濟摸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明清社會經(jīng)濟變遷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樊樹志的《明清江南市鎮(zhèn)探微》(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包偉民主編的《江南市鎮(zhèn)及其近代命運(1840-1949)》(知識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蔣兆武的《明清杭嘉湖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范金民的《明清江南貿(mào)易的發(fā)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陳學文《明清時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經(jīng)濟與市場網(wǎng)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嚴耀中的《江南佛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李伯重的《江南的早期產(chǎn)業(yè)化(1550-185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等等,盡管所論各異,但都涉及到了江南的核心地區(qū),即蘇(清代析出了太倉州)、松、常、鎮(zhèn)、嘉、湖、杭七府地區(qū)。
在外國學者(主要是日本學者)中,對江南的定義普遍傾向于“江南三角洲地區(qū)”一詞。從行政區(qū)劃看,它涉及到了今天的蘇州、上海、常州、嘉興、湖州地區(qū)。如黃宗智關于長江三角洲的研究,除了將長江北岸的通州地區(qū)納進這一區(qū)域外,沒有再作突破。森正夫早期關于荒政與地主佃戶關系的著名研究,其論述的地域范圍完全限于江南的東部地區(qū),即蘇州、松江、太倉與嘉興。在他后來的研究中,范圍有所擴展,以蘇州、松江、常州、嘉興、湖州五府作為探討江南的主題;在江南市鎮(zhèn)的研究方面,也未出這五府范圍,不過冠之以“江南三角洲”之名。濱島敦俊關于江南農(nóng)村社會的研究相當著名,對江南的定義十分明確。他以為,所謂“江南”,是指南直隸的蘇州、松江、常州三府與浙江的嘉興、湖州二府,也就是太湖周邊五府的領域。其后,北田英人則是完全將江南稱作“江南三角州”,范圍與濱島敦俊的定義相仿。海津正倫的觀點與此接近,也具有濃厚的地理學味道,在地域范圍上有所擴大,加進了鎮(zhèn)江府。近來川勝守關于江南的研究,較為引人注目。他的新著《明清江南市鎮(zhèn)社會史研究——空間と社會形成の歴史學》(汲古書院,1999年),所述“江南”包括了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鎮(zhèn)江六府,在范圍上也有所拓展。
從總體上看,日本學者對于江南的熟悉,基本上集中于蘇、松、常、嘉、湖、太五府一州之地。在他們看來,這才是江南的核心,或者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江南。
中外學者對于江南的探討,時段大多集中于明清時期,這不但體現(xiàn)了中外學者個人的學術愛好,更體現(xiàn)了明清江南地區(qū)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在他們的論著中,江南的地域概念是不同一的,涉及到江南地區(qū)時,或語焉不詳,或論述各異,自然也不會有概念意義上的共叫。
為此,李伯重對“江南”概念曾作過一個比較科學的界定。他指出,對江南的地域范圍作界定,在標準上不但要具有地理上的完整性,而且在人們的心目中應是一個特定的概念。據(jù)此,江南的公道范圍應當包括今天的蘇南浙北,即明清時期的蘇州、松江、常州、鎮(zhèn)江、江寧、杭州、嘉興、湖州八府及后來由蘇州府劃出的太倉直隸州;這八府一州之地不但在內(nèi)部生態(tài)條件上具有同一性,同屬于太湖水系,經(jīng)濟方面的相互聯(lián)系也十分緊密,而且其外圍有自然屏障與鄰近地區(qū)形成了明顯的分隔。這與劉石吉在《明清時代江南市鎮(zhèn)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一書中的界定,基本一致。但在另外一篇文章《“選精”、“集粹”與“宋代江南農(nóng)業(yè)革命”》(載《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一期)中,李伯重又回到了地理學中的江南概念,即江南平原或太湖平原地區(qū),范圍大致涵蓋了宋代浙西路的蘇州(平江府)、常州、嘉興府(秀州)、湖州與江陰軍。在后來學者們關于傳統(tǒng)市場的探討中,涉及江南的大多受到李伯重的影響,采用了他的觀點,即將江南定義為上述八府一州之地。
李伯重對江南概念的界定,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同樣也為本文的界定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三“江南”的核心
實際上,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出發(fā),“江南”的核心就是一個完整的太湖流域地區(qū)。
晚至明初,太湖流域的政區(qū)有了較大的調(diào)整。明洪武元年(1368),長春府被回改作常州府。江淮府在后來被改作鎮(zhèn)江府,也直隸于京師。洪武十五年,又分江南行省的嘉興、湖州二府隸于浙江行省。正統(tǒng)二年(1437),江南行省改為南京,蘇州、常州、松江、鎮(zhèn)江仍隸之。至此,太湖流域的蘇、松、常與嘉、湖五府,十分清楚地分轄于兩個的獨立行政實體。但明人所言“江南”,都是概指這些地區(qū),盡管行政設置上的江南與此頗為不同。
在清順治二年(1645),南京被改為江南省。雍正二年(1724),以蘇州府所屬太倉州直隸于江南??;八年又分江寧府所屬溧陽縣隸于鎮(zhèn)江府。由此,江南包收留了江南省的蘇州、常州、太倉的全部與鎮(zhèn)江的大部分,以及浙江省的嘉興、湖州二府的全部與杭州府的一部分。在乾隆二十五年(1769)江南省分作江蘇、安徽二省后,江南地區(qū)即分屬于江蘇與浙江。
從區(qū)域的共同性上來講,該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風俗文化、社會經(jīng)濟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強的一致性。所以,依照今天地理學界、自然科學界對太湖水系流域的界定,江南的核心地區(qū)覆蓋了長江下游南岸的太湖及其周邊地區(qū),包括明清時期的蘇州、松江、常州、嘉興、湖州五府與太倉直隸州的全部,以及鎮(zhèn)江府的大部和杭州府的余杭、海寧二縣。這是傳統(tǒng)所稱的“狹義的江南”,亦即“江南的重心”。從一個水系所涉的完整地域來界定江南地區(qū),也是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顯然,這樣的界定,完全限于太湖流域,一方面顧及了中國古代關于江南的異說,考慮學術界的總體傾向,另一方面則可進一步考察真正的江南核心所在。
地理意義上的江南:
長江中下游以南、南嶺以北范圍內(nèi)的諸省【湖南、江西、浙江、上海、蘇南地區(qū)等等】
文化意義上的江南,主要指江浙一代
江浙一帶和長江進??谝粠О?/p>
江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lián)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