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郭守敬主持修訂了什么書

?NEWS ????|???? ?2024-09-10 10:59

郭守敬是什么代的人,他發(fā)明了什么書?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制造專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佑二年.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jiān),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1276年郭守敬修訂新歷法,經(jīng)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

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曾任太史令,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水利工程專家。

    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水利和數(shù)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發(fā)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其所制訂的《授時歷》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此外,在西夏、大都治水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據(jù)史書記載,郭守敬祖父郭榮是金、元之際一位頗有名看的學者。郭守敬幼承祖父郭榮家學,精通五經(jīng),熟知天文、算學,擅長水利技術(shù)。在郭榮的教養(yǎng)下,郭守敬從小勤奮好學,在少年時代就養(yǎng)成了很強的動手能力。郭守敬十五六歲時,曾根據(jù)書上的一幅插圖,用竹篾扎制出一架測天用的渾儀,而且還堆土做了一個土臺階,把竹制渾儀放在上面,進行天文觀測。他還曾根據(jù)北宋燕肅一幅拓印的石刻蓮花漏圖,弄清了這種可以保持漏壺水面穩(wěn)定的、在當時頗為先進的計時儀器的工作原理。

    另外,郭榮與當時忽必烈(即后來的元世祖)的重要謀士、著名學者劉秉忠交好,便將少年郭守敬送到劉秉忠門下深造。劉秉忠精通經(jīng)學和天文學,郭守敬在他那兒獲得了頗多的教益。

我國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在天文學方面。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水利工程專家,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歷法著作。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歷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為修訂歷法,郭守敬還改制、發(fā)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

郭守敬主要貢獻是編輯了《授時歷》和治理水系。

1.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制造專家,生于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為了編輯歷法,他先后創(chuàng)造和改進了高表、后稷儀、簡儀、渾天儀、麗云儀、景福、陽儀、窺幾等十幾種天文儀器和儀表,耗時甚久。

?

2.在編輯歷法方面,郭守敬與尼泊爾建筑師阿尼卡一起在北京建造了一個觀星臺,里面放置了郭守敬制作的先進天文儀器。制訂日歷的天文觀測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丈量二十四節(jié)氣的正確時間,特別是冬至和夏至的時間,所用的儀器是日晷。另一種是確定天體的位置,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渾天儀。

?

3.在治水方面,郭守敬在治水方面有兩大成就,一是治理黃河水系,二是創(chuàng)建首都水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郭守敬帶領(lǐng)農(nóng)民工修復(fù)了全長400多里的唐徠渠和全長250多里的漢延渠,以及10多條干渠和68條大小不一的支渠,圓滿完成了疏通和修復(fù)河渠的任務(wù)。郭守敬的治水,使西夏河渠受益,數(shù)萬公頃農(nóng)田得到及時澆灌。

郭守敬的歷史貢獻有哪些?

郭守敬,所做出的科學貢獻對世界科學進步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被稱為中國古代科技圣人。他的科學成就遍及天文、水利、數(shù)學、儀器儀表制造、規(guī)劃、建筑、測繪等廣泛領(lǐng)域,其中二十多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遠遠領(lǐng)先當時世界水平,將中國古代科技文明推向了最高峰,同時也將元初中國科技文明推向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

郭守敬稱得上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偉人。所謂“頂天”,就是他問天、觀星,揭示蒼穹的秘密;所謂“立地”,就是他治水開渠、修鑿運河,讓河流洪水按照人類的意志行走,造福人類。

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制造專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佑二年。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jiān),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1276年郭守敬修訂新歷法,經(jīng)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

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丈量主持修訂了什么

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丈量主持修訂了《授時歷》。《授時歷》,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實施的歷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jīng)》。其法以365.2425日為一歲,距近代觀測值365.2422僅差25.92秒,精度與公歷(指1582年《格里高利歷》)相當,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元世祖命許衡為“領(lǐng)太史院事”,全面負責這一工作,并以郭守敬、王恂為副,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共同研訂。這部歷法,反映了當時我國天文歷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創(chuàng)造。在編制過程中,他們所創(chuàng)立的“三差內(nèi)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杰出成就。古代其他歷法:1、《甘石星經(jīng)》《甘石星經(jīng)》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專著和觀測記錄,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作者為戰(zhàn)國楚國人甘德和魏國人石申,他們觀測了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的運行,發(fā)現(xiàn)了這五個行星出沒的規(guī)律。2、《太初歷》《太初歷》亦作“ 上元歷 ”“甲歷”。西漢的《太初歷》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3、《大衍歷》唐代僧人一行編制,在制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丈量方面有很大貢獻。他本名張遂,是發(fā)現(xiàn)恒星運動的第一個中國人,還丈量了子午線的長度,成為世界丈量子午線的第一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lián)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詳情
廣州 南非 26 22 16 詳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在線咨詢-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