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水加貝是浿字。
浿[pèi] ,部首: 氵,筆畫: 10
五筆: IMY
基本解釋:〔浿水〕今朝鮮青川江和大同江的古稱。
古籍解釋:說文解字
(浿)浿水。出樂浪鏤方。東進海。樂浪音洛郞。樂浪郡鏤方、二志同。鏤方未聞。前志樂浪郡浿水縣下曰。浿水西至增地進海。水經(jīng)曰。浿水出樂浪鏤方。東南過臨浿縣。東進於海。酈按漢志是。說文及水經(jīng)非也。酈云其水西流。逕故樂浪朝鮮縣、卽樂浪郡治。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縣進海。浿水今朝鮮國之大通江。在平壤城北。平壤城卽古王險城。漢之朝鮮縣也。隋書曰。平壤城南臨浿水。從水。貝聲。普拜切。十五部。一曰出浿。
三點水加貝組成新字是浿,拼音是pèi。浿,今朝鮮青川江(清川江)和大同江的古稱。
貝,漢語一級字,讀作bèi,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是牡蠣、蛤或其它軟體動物中腹足類和瓣鰓類的統(tǒng)稱,即《說文解字》:“貝,海介蟲也?!庇种肛悮ぁ⒇愋位y等,也指古代用貝殼做的或貝形的貨幣。
三點水加貝,是“浿”字。
浿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是pèi,基本含義是今朝鮮青川江和大同江的古稱。浿的常見組詞有浿水。
基本信息
中文名\t浿
拼音\tpèi
釋義\t〔浿水〕今朝鮮青川江和大同江的古稱。
總筆畫\t10
部首\t氵
部首筆畫\t3
字碼\tU+6D7F
部外筆畫\t7
倉頡\tEBUC
筆順編號\t4412511134
四角號碼\t36180
五筆\tIMY
浿
【讀音】
[pèi]
【釋義】
〔~水〕今朝鮮青川江和大同江的古稱。
浿【讀音】[pèi]【釋義】〔~水〕今朝鮮青川江和大同江的古稱。
“罹”字是象形字,(讀Ii,離音),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上面是網(wǎng),下面是被網(wǎng)住的鳥,是困住或不幸遇難。比如:張公他突遭罹難。劉某罹患癌癥等等。與罹字字形相近的字有翟,霍,羅,靃等等,但字義卻都大相徑庭。與罹字讀音相近的字有:歷,粒,糲,鐵路運輸 上??者\,襝,瀝,礫,酈,里,離等等,讀音雖近似,但字義也是各不相同。
讀麗音字有這些:(該字后面的數(shù)字是其筆畫數(shù))力2歷4厲5屴5立5朸6吏6嚦7勵7麗7利7叓7藶7壢7瀝7沴8岦8櫪8苙8例8戾8癘8隸8疬9砅9赲9儷9俐9荔9茘9酈9櫟9栃9轢9猁10悧10珕10栗10栛10涖10浰10莉10蒞10娳10礪10礫10秝10鬲10蠣11蚸11糲11粒11笠11婯11唳11脷11悷11棙12傈12凓12厤12躒12詈12蛠12痢12靂12鳨13睙13鉝13厯13蒞13蒚13搮13溧13塛13栗13
酈
拼音:
lì,
筆劃:
9
部首:
阝
五筆輸進法:
gmyb
基本解釋:
酈
(酈)
lì
姓。
酈
(酈)
zhí
〔酈縣〕古地名,在今中國河省南陽市西北。
(酈)
筆畫數(shù):9;
部首:阝;
具體解釋:
酈
酈
Lì
【名】
姓
酈道元
LìDàoyuán
〖LiDaoyuan〗(約466—527)中國北朝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范陽涿(今河北省涿縣)人。撰《水經(jīng)注》一書,闡述《水經(jīng)》中1000多條水道的源流及沿岸風(fēng)土景物,并訂正《水經(jīng)》中的謬誤。酈元就是酈道元。古人為行文方便(如讀起來順口),有時略往姓名中的一個字,如稱司馬遷為“司遷”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biāo)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lián)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