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CS報告還指出,全球4大航運公司都遭受過黑客攻擊。人們有理由擔心那些關鍵的海運基礎設施,特別是高度自動化的港口和大型船舶可能遭到網絡襲擊。而隨著應對天氣變化逐漸成為國際共叫,航運業(yè)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2020年,全球海盜最猖獗的水域是幾內亞灣,有130名船員在22起襲擊事件中遭綁架,人數占到全球95%以上。令人不安的是,海盜的“捕獵”范圍變得越來越大,有的事發(fā)地點甚至間隔海岸超過370公里。而且,疫情流行也可能促使更多人鋌而走險,當年危害一時的索馬里海盜就是如此。
AGCS報告指出,從南海到中南半島、印尼、菲律賓之間的亞洲水域,仍然是事故高發(fā)區(qū)。2020年該區(qū)域共損失16艘船,占當年全球約三分之一,事故量也同比增加。此外,還有一些數據值得關注。例如,2020年損失的船舶中,貨輪(18艘)占三分之一以上,并且占到過往10年總損失的40%。而沉沒則是造成往年船舶損失的主要原因,占總數的二分之一。機械損壞/故障則是導致全球航運事故的首要原因,占比達40%。
盡管疫情重創(chuàng)全球經濟,但對海上貿易的影響并不像人們最初擔心的那樣。全球海運貿易量在2020年略有下降后,今年有看超過前2年的水平。但這種復蘇顯然不穩(wěn)定,由于疫情還在持續(xù),由此產生的港口延誤、運力擁堵和集裝箱短缺等題目仍十分嚴重。2021年6月,全球各大港口外,估計有創(chuàng)紀錄的300艘貨輪在排隊等待進港卸載。自2019年以來,集裝箱船等待港口泊位的時間已經增加了一倍多。
2020年,海上集裝箱損失量也在激增,總數超過3000個。這一情況在今年并未好轉,不僅擾亂了全球供給鏈,還構成了潛伏的污染與航行風險,相關損失的數字有可能是7年來最糟糕的。更大的船只、更極真?zhèn)€天氣、運費飆升和錯誤申報的貨物重量(超重可能導致集裝箱堆垛坍塌)以及對消費品的需求激增,都可能助推集裝箱損失量的持續(xù)增加。
疫情因素
2020年,全球貨運船舶燃料的硫含量上限進一步降低,新標準推行后,預計將使航運中有害硫氧化物的排放量減少77%。AGSC已經接到了多宗與洗滌器相關的機械損壞索賠,其作用就是從船用燃料廢氣中往除有害硫氧化物。
據《老撾時報》近日報道,國際航運業(yè)在過往一年中延續(xù)了“長期看好”的積極趨勢,但同時也必須應對疫情、蘇伊士運河堵船事件、天氣變化等新挑戰(zhàn)。據海事保險企業(yè)——安聯全球企業(yè)及特殊風險有限公司(AGCS)不久前發(fā)布的《2021年安全與航運評論》顯示,2020年全球大型船舶的損失數目仍保持在歷史最低水平,事故數目也同比下降。
AGCS的研究分析報告記錄了2020年貨物損失量超過100噸或發(fā)生職員傷亡的海運事故。據統(tǒng)計,2020年全球共損失大型船舶49艘,這一數字與往年(48 艘)接近,是本世紀初以來的第二低。過往10年中全球損失大型船舶超過870艘船舶,均勻每年87艘。相比2011年的98艘,10年間,船舶年度損失量減少了50%。2020年的航運事故數目,也從前一年的2818起減至2703起,同比降幅約4%。
船越大,風險越高
長此以往,不僅正常的海員培訓流程被打中斷,而且變得惡劣的工作條件,也會讓該行業(yè)吸引新人加進變得更困難。隨著國際貿易反彈,未來船員短缺題目或進一步加劇。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員來源國之一,隨著新冠感染率在該國上升,包括新加坡、中國香港、英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明令禁止來自印度的船只和船員進港,它們的船只也不得停靠印度港口,而印度各大港口歷來是聯結歐洲、非洲和亞洲之間海上貿易的重要中轉站。
他以“長賜”號舉例分析,假如這艘巨輪無法脫困,就必須動用專用起重機,花費漫長時間將船上的1.8萬個集裝箱卸下來。2019年,載有4000多輛汽車的大型滾裝船“金光”號在美國水域傾覆,清理善后工作竟然耗時一年半,耗資達數億美元。
“巨型貨輪有其獨特的風險,一旦發(fā)生事故,救援響應也會很復雜、很昂貴。固然通往現有各大港口的進出航道已被挖得很深,泊位和碼頭也不中斷擴展以收留納大型船舶,但港口的體量基本沒變。因此,對于超大型集裝箱船來說,一次小小的失誤就可能會演變?yōu)槎嚯y難,”AGCS高級海事風險顧問尼汀·查普拉說。
2021年3月,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之一“長賜”號堵塞蘇伊士運河,引發(fā)世界性海運危機。今后此類事故只怕會越來越多,由于隨著航運公司愈發(fā)尋求規(guī)模經濟和燃料使用效率,船舶正變得噸位越來越大。目前,最大的集裝箱船能裝載2萬個長度20英尺的標準集裝箱,而其對應的訂單量已超過2.4萬個集裝箱。全球集裝箱船的運力在50年間增加了15倍,僅過往15年就翻了一番還多,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但仍顯不足。
保險公司還發(fā)現,有一些機械損壞是由于船舶使用了所謂的“混合低硫燃料”引起的。原來,疫情期間很多航空公司停業(yè),于是將航空燃料廉價出售,用來生產混合的船用低硫燃料。但是這種燃料的燃點較低,易引發(fā)火多難,從而給航運安全帶來很大風險。
“假如該行業(yè)要實現既定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就必須加大科研投進,由于現有船隊和技術無法讓其達到國際海事組織到2050 年將排放量減少50%的目標,更不用說各國政府正在討論的更雄心勃勃的目標了,”AGSC高級還是風險顧問安德魯·金賽說。
海盜、黑客與環(huán)保
盡管迄今為止,由疫情直接導致的海事索賠金額有限,但不即是該行業(yè)損失小?!翱偟膩碚f,海事索賠案沒有減少,而且由于船用零備件的制造和交付延誤,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以及貨艙空間過度堆放擠壓,船體壽命縮減和機械故障索賠導致的本錢一直在增加,”AGCS負責船舶業(yè)務的主管賈圖斯·海因立克說,“與打撈(沉船及貨物)、船舶維修相關的本錢也增加了?!?/P>
“航運業(yè)在新冠疫情流行中表現出極強的韌性,這從強勁增長的貿易量和如今多個行業(yè)走向復蘇即可看出,”AGCS負責海事風險咨詢的主管拉胡爾·卡納表示,“遠洋貨輪的總損失連續(xù)第3年處于歷史低位。當然,整個行業(yè)并非一帆風順,持續(xù)的船員短缺題目、對供給鏈延遲和中中斷的日益擔憂,以及各國嚴格的疫情防控與環(huán)保要求,都給船東和船員帶來了不小的風險?!?/P>
船員糟糕的工作情況則是一種人性主義危機,它不中斷損害著前者的健康和福祉。由于疫情限制無法登岸,截至2021年3月,約有20萬名海員被迫滯留在船上。長時間漂流海上會讓人精神疲憊,甚至出現判定失誤,進而埋下安全隱患。實際上,由于船員超期服役,已經發(fā)生過航運事故。
近年來,大型船舶上的火多難數目也明顯增多,僅2019 年就發(fā)生了創(chuàng)紀錄的40起與貨物有關的火多難。2020年,導致船舶損失的火多難和爆炸事故數目共計10次,也達到了4年來的高點。火多難通常源自集裝箱,究其原因,可能是危險貨物(例如化學品和電池)未申報或錯誤申報。一旦出現誤報,這些物品就可能會被不當包裝和存放在船上,從而引發(fā)火多難,并使預防和滅火工作變得更復雜和困難。由于集裝箱火多難很輕易失控,出于安全原因,船員通常會主動棄船,導致損失進一步增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千航國際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